星期五, 三月 30, 2007

绿色的I'm

  好久没上MSN,这两天为了找一个师弟跑去上了一会,发现N个人头像前面多了一个绿色的I'm标记,啥来的呢?原来……

  是微软最新的一个资助慈善组织的活动。
  你可以在你的 Windows Live Messenger 的昵称前加上一串特殊代码,以表示你支持九个慈善组织中的其中一个,而你的昵称前也会出现一个的标志。
  所有参加此活动的慈善组织都将在此活动的第一年获得最低10万美元的捐款,最高不限上额。而最高能达到多少,则取决于有多少人愿意在自己的昵称前加上该组织的代码。
 


  只是可惜现在这个活动只限于美国MSN用户,不晓得什么时候才来到我们中国。

星期四, 三月 29, 2007

勿勿两年

  来到这家公司快到两年限了,感觉自己没做成多少事情,倒时兼杂过不少事情。然后今天的一个会议,把我兼杂的一些事情清走了,意味着,我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新的成绩了。不然……

  我曾经被提拨,尝试做产品,却发现我没有一丝头绪。直到半年后,我才醒悟了一些事情,并在自己的机子上记录了下来,但是……依然没法实现。原因有很多……但最重要的也许是……我胆子小,经常有问题不敢问……
  然后在所谓的产品部门呆了就快一年的这个时候,终于领导爆发了,要决定狠抓起来。我内疚,本来好多事情之前已经想到的,却没有鼓起勇气去进行。直到这个终于爆发的今天,我依然没法去尝试进行。

  但我还是可以尝试其他的一些事情的,好让我逐渐的明朗当前这个局面,逐渐的把主动权重新掌握到手中来。

星期二, 三月 20, 2007

上邪

上邪!
我欲与君相知,
长命无绝衰。
山无陵,江水竭,
冬雷震震夏雨雪,
天地合,乃敢与君绝!
——汉代乐府民歌《上邪》

星期一, 三月 19, 2007

今天是2007/3/19

  决定稍稍记下今天碰到的东西。

一、梁冬辞职

  梁冬初开始是在凤凰卫视见到的,很能言善道。我大学毕业时,碰上一个电视台的招聘,里面的面试官也在称赞他。想不到的是,后来居然发现这样一个人跑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领域来当副总裁。
  而现在,他说辞职,倒好像还比较正常(纯粹个人想法)。按他的话是“我的好几位老师近年身体都不太好,在春节拜访了一圈之后。我发现有批长者的智慧需要记录,时间太紧迫了”。
  不过也是今天的新闻,才让我知道他为百度做了这么多东西,才忽然觉得百度其实也很用功的。也许我也不该盲目的喜欢Google。

文摘:
  一是为百度的品牌建立了系统的标准营销攻势。“用一年多的时间中,梁冬将百度的品牌从名词变成了动词,让百度成了搜索行业的代名词。”
  第二是通过“相信中国”等一系列的炒作推广,让网民对百度品牌与中华民族有了心理上的关联。之后梁冬还为百度出了一本书------《相信中国 寻找百度》。
  还有个细节:百度招股说明书的封面,有一个“I”和38个“我”,百度告诉美国的投资者,英文说我只用一个“I”,但中文,表示“我”,可以有38种说法:我、俺、鄙人、在下、洒家……后来这在国内的营销界传为美谈。
  第三是推动了公司文化的修正,在有部分员工因为百度现在的成绩沾沾自喜的时候,将“分享”和“实事求是”写到了百度的公司文化中。
  第四是去年下半年立项,对百度的使命进行了梳理。“百度今后的目标是方便人找人,而不仅仅是人找信息”,梁冬说这个项目他在春节前已经完成。
以上摘自新浪科技《梁冬解密离职缘由 自称依然信仰互联网

二、你怎么看这个世界,这个世界就会怎么对你

  曾经写出《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课》的刘润最新文章说的一句话。
  是的,我们还是需要宽容一些的。

PS:撇咯,要赶楼巴回家,希望接下来的时间里,我可以重新让BLOG多点东西。

惭愧

  碌碌无为又一年,探视跑去上海出差的朋友,他的BLOG不仅人气旺,内里的东西也比我丰富不少,真实惭愧……

  回看我自己,只有某几个星期里曾经热情的搜了一下关于产品设计的信息。然后就如石沉大海,没了声音。而那些书,看过了,也只是浏览过了,没有后续。现在,估计也大约忘记那书的重点说的是啥了。

  家里的床头还搁着几本书,产品设计的、安意如的文学评述……全插了一根书签,读了个开头,便没有继续往下。

  惭愧……

  现在已经2007年了,我似乎又该调整一下自己的时间,不然这个2007又将会很快的过去了……

星期五, 三月 16, 2007

脑海里的旅行

 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觉得旅行是一种奢侈,只剩下脑海里幻想中的旅行……

  杨千桦——《再见二丁目》里唱道“唱片店内传来异国民谣”,立即引起我无限遐想:金秋的街道,落叶缤纷,路边一家安静的唱片店里,悠悠的唱着异国的民谣。是的,我正在异国的街道上漫步着。

  曾经申请过一个书友会,要求每季度买一本书;在高二的某天,我买了一套《春,夏,秋,冬》的散文式旅游散记。在里面,我贪婪的阅读着,行走在每个让我遐想翩翩的异国街道,甚至只是异城街道。也许那些道路,我早已在中小学的语文书里读过,可是不同人的笔下,那些街道仿佛有着异样的味道,让我尝了再尝,也不舍得放下。
  后来,有个男同学也很喜欢这套书,借了过去看,再后来,也许害怕自己的沉溺,害怕自己永远也无法亲眼去摸到那些历史的街道,于是把这套书送给了他。

  不瞒你说,我现在有些许后悔了,在今天许多的商业书充斥书市的情况下,很难再找到以往这些美妙语言的散文书籍了。
  回想起来,后来,似乎也没再找到过类似的书,也没再让自己旅行在那些街道之上,除了偶尔的国外校园背景的电影……

VerveEart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