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十月 11, 2005
祈祷词
如今,我还是很觉得当年的词如何能在考试中的那么半小时里写出作文来,现在让我写,估计也出不了这么好的词了。
================祈祷词================
仁慈的天主、上帝、耶稣基督,尽管我深知你不存在,然而翻遍历史,却只能找到你,向你祈祷。
为了我未来的生活我向你祈祷:容我有一点小小私心,请让我高考成功,在2000年做个状元。我知道成功要靠自己努力,一个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,所以尽管向你祈祷,我还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。
为了我的家庭幸福、和睦,我向你祈祷,让我的爸爸、妈妈和哥哥身体健康,可以每天笑一笑。因为他们是我最亲的人,无论从哪儿说起,他们都是与我血脉相连的最亲的人。不过靠你不大妥当,我要亲口对他们说:“我爱你们,永远!”
为了在我身边的朋友,我向你祈祷:请别打开潘多拉的盒子,我们不需要贪婪、丑恶、嫉妒……我愿意与他们成为朋友,是因为我相信我们可以真诚交流,所以你不来搅和就可以了。
仁慈的天主、上帝、耶稣基督,尽管我深知你不存在,你当然也没有力量,可是我还是向你祈祷,好让我心安理得。
为了这个社会安定、繁荣,我向你祈祷:请你唤醒人类内心最深处的良知,让他们放弃邪恶的歪念,让人间的地狱消失。没有善良的人,社会恐怕无法继续,我也要好好看住自己的良知。
为了这个世界和平共存,我向你祈祷:让人类学会互助互爱,让他们永远不需要提心吊胆过日子。我不相信战场会比宁静的环境更让人舒服,人类不该自讨苦吃。
为了这个地球依然存在,为了人类可以继续繁殖,我向你祈祷——是最大声的祈祷:请你擦亮我们的双眼,别让愚昧把它遮挡。看看污染的河流、光秃的森林、变异的生物、愈来愈大的沙漠……我们怎么可以把居住地弄得如此肮脏,若是地球生病了,我们亦命不久矣!
仁慈的天主、上帝、耶稣基督,我现在想到的只是这么多,尽管我深知你不存在,我还是要对你说,为了那些和我一样正在祈祷的人,我向你祈祷,请你认真看看那些人的祈祷词,别把贪婪当成祈祷,别让坏元素横行覇道。
阿门!
星期五, 八月 19, 2005
一个孩子的故事
从很小很小的时候,我就为外国礼仪上流露的一些高贵气质所倾倒。很是欣赏绅士与夫人间的称呼,很是欣赏他们举手投足间的贵族气。不知道为何,我就是对他们很是倾倒。从很小很小开始。
记得某天下午,许是中央台例行的放映着一些翻译后的国外片子,我把拼图摊开在桌面,一边砌一边看着那部说着圣诞前夕事情的片子。那时候我还小,尽管明白生老病死,但并不了解那种可能离别的情绪。片子里的小男孩患了绝症,已经预知可能在生日前夕去世。男孩的妈妈早已经离去了,剩下爸爸抚养着他,知道孩子患了绝症,他很是努力的想要满足男孩的所有愿望。期间,爸爸也认识了一个女人,女人对孩子很好,孩子也很懂事的认为女人可以照顾爸爸了。大家都知道孩子日子不久了,但大家都很努力的生活着,每天的欢笑着。孩子对爸爸说,他很想在生日那天收到一份生日礼物——一只真的狼。爸爸听了,拿起工具,去到城里动物园偷了一只狼,偷得很困难,受了伤,但偷到了一只小狼崽。现在想来,片子里这样理所当然的偷东西,也许会让观众有误解吧,但当时我是一点也没考虑到“偷”这个字,我只是想到这爸爸太为孩子了。
生日来了,爸爸和女人为孩子祝贺,送上了爸爸偷回来的狼崽,孩子很高兴,他并不知道爸爸和女人在担心着。但是,生日过去了,孩子还是好好的,狼崽也似乎很适应了。爸爸和女人燃起了希望,也许孩子能活下去了。
又过了一些日子,圣诞节就要来了,女人和爸爸已经结婚了,在圣诞节前夕这天便出去买礼物了。他们把礼物放在屋子的圣诞树下,孩子很高兴,在晚饭后,爸爸和女人因为一些事情又出去了一会。孩子很兴奋的看着圣诞树下的礼物,他知道爸爸一定会买了他最想要的斗篷,他把礼物拆开了,把斗篷穿上了,很是兴奋,狼崽也跟在四周不停的跑动。就在忽然间,孩子倒下了,毫无预兆的,倒下了,没能爬起来。狼崽感应到变化,呜呜嚎叫,但是孩子听不到了。
这时候,爸爸和女人回来了,他们看到了圣诞树遮挡着的孩子,露出一角斗篷。他们欢声喊,孩子你不听话呀,礼物要明天拆的,还不出来,我们看到你啦。但是孩子没有反应,狼崽在孩子身旁低声嚎叫,爸爸和女人意识到不对劲,跑上前一看,孩子已经没气了。
我的记忆只保存到这里,也不记得影片是不是就这样结束了。尽管本该是一个悲剧,但整一部片子看下来,我感受到的亲情和欢笑,并不少。
在《读者》那样的杂志上经常能读到类似的故事,孩子身患绝症,家人为了满足他的愿望会做些很不一般的事。其中有一个是孩子想成为消防员,妈妈去问消防局,能不能让他的孩子有那么一刻成为消防员,消防局答应了,并说“我们可以让他感觉得更好的”。
我不想对比中国与外国的差别,中国人向来比较含蓄,就连一个“我爱你”也会说的结结巴巴的。而我,或许真的已经很受影响了,所以,就算遇到什么环境,我想,先笑一笑绝对不会错的。即便是接近死亡边缘,但既然已经如此,何不让自己开心度过最后日子呢,即使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做完,人始终是不能十全十美的,笑一笑,也许后人会帮忙的。
星期四, 四月 14, 2005
总结这一年
这几些日子里,接了新工作,让我处于忽而过份放松,忽而过份紧张的状态。总想着,什么时候开始,可以让自己正常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与工作,却总是忍不住偷点闲时,然后又拼死拼活似的狂抓时间。就像那晚,居然工作到2点,幸好第二天也没感觉太累。
但是,让我不满意的并不是这些。我不满意自己,对于工作的把握总只有半桶水,明白了一些,然后深究的时候又发现自己啥也不懂。似乎做着什么,但结果做出来也不知道自己做的算什么。
本来,我该做的是网站策划,我没太了解,这算什么工作。然后,从工作开始,我一直在设计着公司新的业务网站的轮廓,设计着网站该有的栏目,用本不算熟练的visio画出大概情况。甚至画出各个网站页面的具体内容,细至某个控件(其实,控件这概念我也没太了解)。然后是设计出来以后交给美工去画出成图,大家讨论,有意见,再修改。在这个时候,我再具体考虑业务的流程大概会是什么样子,把各个页面细化。说到底,我就没明白,我这网站策划是做得太多了,还是本来就该这样做的?反正,有句话我是听清楚了,从这个业务网站开始至结束,我都将一路跟踪下去,大家有不懂都肯定需要问上我。也许,现在的人,都被要求了全能吧,尽管我一点也算不上。
某天,一位朋友给我看了一篇文章,说的是某女生在IT公司的三年。我看了,想起如果要总结自己的这一年,实在是空虚的一年。
去年的4月底,我来到现在这家公司,名义是编辑。当时快到五一了,我特意挑了星期五入职,入职才一天就双休日了,接着过了两天左右吧,就五一了,而且公司还提前出薪给我们,当时就觉得才工作几天就能拿到这么多工资,真是高兴。后来,工作的日子开始了。个人觉得工作并不难,只是公司系统平台面向客户的使用说明,就像平时上网时某个网站的帮助说明一样。有点不一样的是,这个帮助完全没有文档可以参考,需要我自己上公司网站去摸索着写。不过,后来这个网站几乎不怎么打理了,我的帮助也被我遗忘了。
接着,我便借调到公司的另一个项目组中去,工作依然是编辑帮助说明。只不过,这一次我有文档可循了,因为这次的工作是更新帮助说明。之前的说明确实比较老旧了,公司的网站上已经添加了不少内容,帮助里都没明说。而且公司架构又不止一类用户,于是,我一下子写了三份帮助说明,给予不同的用户。那份工作量是比较大的,内容还算不错的,至少很让我感觉感就呀。当我完成了工作,剩下就只有维护了,偶尔修改一下帮助内容之类的。不过,在那段时间里,为了了解公司这个平台的业务流程,我参与了不少的会议。虽然只是一个听者,仍让我学了不少东西,了解了不少,包括认识了不少公司同事。
再后来,那项目再也没有新的工作可以让我做了,维护这东西,内容不大,总不能让我天天如此使用吧。于是,公司的配置经理便拉上我去了深圳听培训,说是让我接触了解一下软件配置管理。我很高兴呀,对我来说,毕竟是计算机毕业,我也不希望自己真的太没用,只要不用编程,其他的IT知识,其实我还是挺乐意学的。不过,一次讲座式的培训不可能学到什么东西的,如果我自己不尝试去学的话。后来,似乎我没太多机会去学了。
从深圳回来不多久,技术总监发话了,让小林熟识公司系统后台的权限管理,以后归我管了。哈,尽管不是很难做的事,但权限这事情,怎么说也是一件大事,我感觉,地位有点不一样了。再接着,便是副经理跟我说,有兴趣试试网站策划吗?
总结起来,好歹发现自己并非啥也没做成,有点安慰。开始网站策划以后,公司人事部便告诉我,加薪了。虽然加得不多,总算是一个进步,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网站策划的重要性让我加薪,还或者是因为我工作快一年了而加薪。
历史的轮子继续前进,我便继续前进,没有更宏大的目标,也并不是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'般得过且过,还算乐得逍遥吧。心里暗暗确实希望,我可以再给自己要求,再显示更多的能力,再为自己添更多的财富,不只是金钱的,也是知识的。
星期四, 二月 24, 2005
作家: Take me home, country road...
Country road, take me home. To the place I belong. West virginia, moutain mamma. Take me home, country road.
带我回家......回到从小时起的记忆,从一扇半掩窗户散发出的书香气息,使小黑屋子也使人感觉好奇.
从小学起就一直看着一些.后来还买过<少年文艺>,那时候觉得这杂志里面的文章是比较有内涵的.其中有一篇文章让我留恋齐秦的<狼>一直到现在,而真正听到这首歌却是到了大学的事情.在那篇文章里,说的是一个大学女生,豪气干云.约上朋友一起去爬学校附近的一座高塔,徒手攀登,最后只有她一人成功爬到顶上.自此,校园里的人都万分钦佩她.当时同爬的有一名比她小的女生,眼看力气不足,于是她便劝女生来年再来,毕竟还年轻,没必要逞勇气.尽管当时她心里也明白,自己有多逞强,然而庆幸最后她成功了.毕业时,她忽然就跑到毕业晚会的舞台上,用着女生鲜有的沙哑声音唱完了那一曲<狼>.从此以后,我便如她一样,爱上那匹来自北方的狼.尽管我是南方人,但也许从那时起,我已经把这北方大学女生当偶像了.
小学的日子,学科都很简单,所以也许我说的也很普通.比如说小学一二年级时的语文100分之类的.不过,我依然记得,小学时我的作文被人表扬的情况.当时已经是小学的高年级阶段,语文要100分已经不可能了,因为作文是肯定会被扣分的.然后某次,当语文再次拿到98分时,我便以为我的作文又被扣两分了,结果却发现是阅读错了一题扣了两分,而作文满分.我很惊讶,跑去找老师,以为老师漏了扣分.结果老师表扬了我,并很认真的告诉我,那篇作文真的写得很好.可惜,以前我从未想过要投稿呢.
后来的日子平凡无奇,作文也不像我小学时那样发展,并没有成为我生活中的亮点.直到高中,高考前夕.
当时,被前一届的幻想高考作文影响<假如记忆可以移植>.语文老师开始提倡我们多发挥想像力,那对我而言,简直是个喜讯.要知道从我94年订了第一本<科幻世界>开始,我就一直沉浸在幻想之中.尽管当时,我们的语文老师已经接近60岁的高齡,可他对我们的教导依然那么用心.又或者他是特别对我用心.每个星期,我们都会有一次小考,小考中肯定都会有一篇作文.自那时起,几乎每次考试完毕,我的作文便被老师拿来当范文,有时候其实我自己都不觉得写得有多好,可是还是被复印出来当范文了.那段日子里,我完全醉心于写作中,有时候自己随心也会写一篇文章出来给老师看看.
说不定也就因为当时的练笔如此频繁,才使得我高考时的作文也那么顺利完成了.对于老师拿出来给别人当范文的那些作文.我确实也有那么一些是很喜欢的,其中有一篇<祈祷词>是最喜欢的.因为里面的祈祷最后居然真的实现了.
不过,我也记得,在高二时,我的作文被当成不及格作文的范文被复印出来给大家看.当时,很清晰看到,本来老师想用涂改液覆盖我的名字再复印,却最终还是把涂改液划掉,直接复印出来了.作文成绩红红的一笔:59分.那时我很伤心,本来以为那个女的语文老师还挺喜欢我的,没想到却这样对待我.当然,她并没做错什么,只是那时候的我毕竟有点难以接受这样被全级学生申视.
再到后来,更没什么特别的了.如愿以偿的进了大学,不怎么顺利但还是毕业了.期间只有心情不好时的牢骚,却没有真正体现创作的文章.记得我写了文章给师弟看后,被师弟批评了.说我文章题目不吸引,内容不吸引,无法吸引读者.当时我心有不愤,我写我的东西,我管他那么多.可是现在想想,当我还不是名气作家之时,如果我写出来的文章没人看,我如何成就作家,师弟的话是不无道理的.
我问问自己,我是希望只把写作当成业余爱好,还是真心真意想成为一名作家呢?我敢说,绝对是后者.但直到什么时候才能成功,我也不知道了.只希望自己真的会努力.
PS:以后如果我回家一趟,希望我记得把以前写的那篇<祈祷词>带回来给大家看看.不知道到时我重看一遍时,感觉还是像不像当年.
星期三, 二月 02, 2005
中国的传统节日
从某个网页上查询到以下内容: (引自http://www.tjjx.gov.cn/jxrw/minsu/shisuixs.htm)
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,俗称"大年初一",是古老的传统节日。旧时家家祈神、祭祖,这种习俗一直保留到1966年,初一早晨,家家放鞭炮,穿新衣,预祝全年平安。这种习俗,流传于今。早饭后,晚辈给长辈、老师拜年,长辈给孩子压岁钱;贺词大都为"恭喜发财"、"见面发财"等。新中国成立后,旧式贺词被问候所取代,旧式拜年被团拜、拥军优属、拥政爱民、慰问五保户所取代。中午,全家人围在一起吃煮饺子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,但吃饺子前不准扫地、汲水、动刀剪的旧俗已经废除。正月初一,家家贴春联、窗花、年画,这一习俗保留至今,但内容有了变化。回民不拜年,不贴对联。
正月初二 旧称迎财神。这天,家家争相早起,到村外烧香叩头放鞭炮,迎财神进家,80年代仍放鞭炮,其它已废止。这天,还有家家吃面条的习俗。
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,又称灯节。一般人家午饭吃饺子,晚饭吃元宵,今仍存。农村妇女出家串门,名为"走百病",已废。晚上,张灯结彩,燃放鞭炮,观灯赏月,直到深夜。这一习俗流传至今。近年来,县文化馆在县城鼓楼举行灯会,人们聚会鼓楼前,观灯赏月,县内各镇表演花会。
二月二 俗称"龙抬头",亦称"懒龙出窝"。这天早晨,人们把家中缸里的陈水淘净,灌进水壶,倒到河边,名曰"引懒龙出窝",然后从河或井里取水,倒进水缸里,名曰"引来勤龙"。县镜南部有"二月二,龙抬头,不准往缸里挑水"的习俗。早饭,吃小米粥,t饽饽;中午饭,通常为米饭、烙饼或饺子,谓之"吃龙子"、"扯龙皮"、"攀龙角"。如家中有属龙的老人,则一天不动刀,免伤龙体。现许多家庭已饮用自来水,这一风俗,仅存吃饺子或烙饼。
清明节 又称"寒食"、"鬼节",是晚辈为死去的长辈扫墓之日。上午,旧时习惯是后辈人备供品、香火、挂纸到祖坟扫墓培土,祭奠祖先,俗称"上坟"。中午,同祖同宗的男人一起会餐,俗称"吃坟",亦作"吃寒食"。新中国成立后,每逢清明节,干部、学生及烈士子女到盘山、f岭庙烈士陵园扫墓,敬献花圈,寄托哀思。县内实行火葬后,吃坟的风俗废止,但上坟之风仍存。
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,历史上这天家家吃粽子,门前屋檐下插上蒲艾。儿童脖颈上挂上五彩线,或在脖颈上挂个小荷包,以示避瘟消灾。将雄黄酒擦在小孩额头上,或洒在屋角,以驱逐五毒(蛇、蝎、蜈蚣、蛤蟆、壁虎)。早晨吃鸡蛋,成年人在腋下系红布条子,取"趋吉避凶"之意。这些习俗只有吃粽子流传至今。
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,又称"丰收节",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。这天,晚辈给长辈敬送月饼、酒、果品等礼物,午饭吃炖肉、炒菜;夜晚,全家人坐在堂前吃月饼,赏月亮,庆团圆,祝丰收。十六接闺女吃"残食"。这一习俗流传至今。
寒衣节 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。这天家家剪纸为衣,在坟前村外路口焚烧,为死者送寒衣。这一风俗至今尚存。
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节。早饭吃腊八粥,象征五谷丰登。家家争先做早饭,意在谁家饭早谁家的庄稼就早熟。这一习俗流传至今。
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,传说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,故又称"祭灶"。小年的前几天,家家打扫房屋,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。晚上,从龛内揭下灶王爷像,用糖瓜封住口,意为把灶王爷的嘴粘住,以免见玉帝时说坏话;然后将灶王爷像焚烧,谓之"升天",边烧边磕头祷告:"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"。有的地方烧假马、放鞭炮送灶王爷骑马上天。到腊月三十日,再供新灶王爷像。50-60年代,祭灶王爷的习俗逐渐消失,打扫房屋的习俗流传至今。
腊月三十 这天是一年的最后一天,历史上各户插谷穗、贴春联、竖灯杆、设香案、摆供品、祭祖先、接喜神、迎灶王、送香、撒岁。中午,全家团聚,"吃年饭"。晚上,谓之除夕,点蜡烛、放鞭炮、发大纸、祭天地,直到次日凌晨才睡,谓之"守岁",有"一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年"之说。发大纸后,缺男孩的妇女站在家门口,大声唤"黑小子,白小子,来我家中吃饺子!"妇女出门要故意咳嗽几声,以逐散鬼神。80年代,大部分家庭"守岁"是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,一直看到深夜12时。因守岁时间较长,子夜前吃饺子,为"年夜饭"。包饺子时,在馅里放一二个硬币,相传谁吃到谁有福。午夜钟声响过,家家燃放鞭炮、彩色礼花等。
县内传统的时岁习俗还有:破五(正月初五)、乞丐节(农历七月初七)、中元节(农历七月十五)、重阳节(农历九月初九)。
新中国成立后,法定公历节日有:元旦(1月1日)、国际妇女节(3月8日)、植树节(3月12日)、国际劳动节(5月1日)、青年节(5月4日)、国际儿童节(6月1日)、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(7月1日)、建军节(8月1日)、教师节(9月10日)、国庆节(10月1日)。
这么说,那个万年历网页是有误的.这么说,昨天真的是小年.呵呵,中国的传统习俗,如果没人记下来,只怕真会流传的.
星期五, 一月 21, 2005
所谓爱情
(一)
如果你的生命注定无法停止追逐
我也只能为你祝福
如果你决定将这段感情结束
又何必管我在不在乎
如果我的存在只是增加你的痛苦
为何你不对我说清楚
莫非我早该知道我将要孤独
在我们相识的最初
你走你的路 直到我们无法接触
我也许将独自跳舞 也许独自在街头漫步
你走你的路 用我无法追赶的脚步
我也许将独自跳舞 也许独自在街头漫步
我也曾经想过回头寻找来时的路
心中的你已经太模糊
你以为能从我这里找到幸福
而我却总是让你哭
如果我们的爱已经成了彼此包袱
何不就让我们承认错误
因为我知道我终于将会孤独
在我们相识的最初
收到朋友寄过来的一首歌词,我也许之前没听过,那是陈淑桦的<你走你的路>.即使只是看歌词,仍可以感受到共鸣,那里面有的,或许是我对别人的感觉,但也许更多是别人对我的感觉.
那一段"你走你的路,直到我们无法接触",我如今确实正是"我也许将独自跳舞,也许独自在街头漫步".可现在的情况,也许更像是裘海正的"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".但我不是"忘不了我爱的人",也不是"离不开我爱的人",只是"为我爱的人甘心一生伤悲".同时"爱我的人为我痴心不悔,爱我的人为我付出一切",而我终将无以回馈.
记得在某杂志,也许是<女友>上看过一篇故事:"一个女生失恋后第一次去了酒吧,在酒吧和一个男人聊天,很开心,甚至伏在他的肩膀哭了.过后,她跟好友说起这件事,好友问,那后来呢?女生说,没有后来了."没有后来了,真的很好,有回忆的美.有些事不需要非做到最尽头,才懂得收手.正如我一直同意的"距离也是美",经过了,大家明白了,就足够了.如果非要开个天窗说得太白,过后可能更尴尬了.
当年,大学第一次恋爱失败后,正碰上期末考试,很伤心,很担心.我的"哎呀"大哥决定帮我保管了BBS ID,让我专心学习.我甚至把QQ卸了,但又装上聊一会,再卸掉,反反复复的.假使当时没有那位师兄,没有他跟我在QQ上聊天,或许我那个期末会很难过的.也正因为他在QQ上跟我聊天,所以每天自修回来我都再装上QQ,聊上几句,再继续自修.(旁白一句,事实上,我真的不记得我那时候的自修到底是去的哪个教学楼,连这事情都记不住,更别说当时我自修所学的专业知识了.)
伤心的时候,总是容易陷入另一段感情.师兄那样跟我QQ,那样的安慰,让我不禁怀疑师兄是否有另外想法,但他一直没说,一直没有.然后后来,正如那故事说的,没有后来了.但我一直都很感激,那段日子里,师兄给与的安慰.
(二)
走到那里都有人很像你
只是可惜愈看就愈有距离
我开始怀疑少了什么东西
是你的灵魂还是我太想你
梦一开始隐约是在冬季
他们故意从不和我谈到你
我觉得忧郁用心灵感应到你
而你的身影被吹散北风里
你的人忽远忽近忽没忽明忽暗忽走
忽然牵住我的手
我的心又喜又悲又累又痛又麻又冷
又被情感左右
没有人可以像你
在我的感觉里
于是我闭上了双眼
就只能看见你
你独占我的忧
你收藏我的愁
我见过千万人
像你的发像你的眼
却不是你的脸
啦啦啦......
刘德华的那首歌,在某一个晚会,刘德华深情地演绎.我本就喜欢刘德华,尽管并不追星,更何况于那首歌还给与我共鸣.尤其在坐公车的时候,如果碰巧知道某条线路他也会坐,就会忐忑不安,会碰上吗?碰上会怎样?忽然发现,那个人好像,幸好不是......确实如那首歌唱的,"像你的发,像你的眼,却不是你的脸",又或者"怀疑少了什么东西,是你的灵魂,还是我太想你".
然则,其实这首歌的名字是"没有人可以像你",是的,你是唯一的.哪有别人会像你.就像大科学家都说,爱因斯坦也是唯一的,要做也绝不做爱因斯坦第二. :P
(三)
确切时间说不准,到底我花了多长时间来抚平第一次受伤的伤口.只记得,即使在后来我貌似恋爱的时候,我心里仍想着"他".会同意那人的追求,估计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有点像"他",无奈的替身,那时的我太自私了.
不好意思,开工了.下次再写了.
星期二, 一月 11, 2005
从水木清华上截取的签名档
发信人: TwelveLabors (逆刃刀·Travis), ※ 来源:·BBS 水木清华站 smth.org·[FROM: 219.224.184.*]
曾有人做过实验,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,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。
最初,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,奈何这只是徒劳,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。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,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。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,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,每天仍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。它试了每个角落,每次都用尽全力,但每次总是弄的伤痕累累,好几次还浑身破裂出血,持续了好一些日子。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,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。
后来,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,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,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。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,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,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,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。
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,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,但鲨鱼却没有反应,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。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,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,他就立刻放弃追逐,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,实验结束了,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。
——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,它怕痛。
发信人: Rollei (豁然朗朗^@^), ※ 来源:·BBS 水木清华站 http://smth.org·[FROM: 218.246.68.*]
两个人跳舞,你踩到了我的翅膀。常常是这样,两个人比一个人更孤单。当爱着一个人,一句话都可以变得比刀子锋利,而在彼此的磨和中,却又失去了自己本来的锋芒。我想我已没有能力去爱一个人,所以,我想选择一个人生活。一个人,听自己喜欢的音乐;一个人,吃自己喜欢的食物。
星期四, 一月 06, 2005
瞧瞧自己的小样

上传了自己的两张非近照.都在2003年照的了.自己的照片并不多,但一直都有摄影的欲望,而不是被摄影的欲望.因为总觉得别人拍出来的不好 看.两张照片,一张是当年暑假回家前在天河公园照的,我还记错了以为是荔湾湖公园.另一张是一个摄影专业爱好者帮我拍的,有机会还要找他拍.
2003暑假天河公园
前BF拍的照片,当年和他一起逛了天河公园,相识不久.头上戴的是他的帽子,据说是当时倒闭不久的安达信的帽子,我吵着要,他就笑说,嫁过去,他的东西 就都是我的了.左手拎着他的相机包,在我看来是巨大.没事买这么大的相机,半专业性质,而且还是数码相机.呵呵.按下面那照片的拍摄者来说,数码相机不算 相机,拍不出效果的.
这张照片拍摄者是一个专业摄影者,当年木棉上的摄影版有个看片(即看他们拍摄的各类照片)的小聚会,我去凑热闹,就认识了.接着,某天约着去了琶洲看某 个广交会性质的东东,抱歉忘了名字,因为当时的场子里没啥吸引的东东.开始不知道,后来才知道他用的黑白胶卷,拍出这样的效果.可惜是那天自己没什么精 神,大部分照片都拍得没神.所以他也没拍几张,摄影师应该明白怎样的情况可以拍出好效果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