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两天,脑袋又再浮现零散片断的回忆,一堆一堆的,一片一片的,每个都只是场景,没有一个是完整的。
东方乐园
小时候也至少去过2-3次,对于一个不在广州居住的孩子,来一趟广州也要好几小时的孩子而言,应该不算很少了。
那时候的爸爸,会拉货物到白云山,从山上看到东方乐园的摩天轮就很高兴了。如果爸爸工作完成得快,就有可能带我去里面玩一转,不知当时的票价是多少呢。只晓得大学时去过一次,也是最后一次,是折后的38块钱。
可惜小时候,家长不允许坐过山车,直到大学,自己有把握了,才终于坐上一次,好爽,就是太短了,没爽多久就要下来。38块钱的门票,自然是人多得不得了,不太愿意排队,只好坐一次罢了。
结果,后来她却关门大吉了。直到现在,还没机会坐第二次过山车。
命题作文
高中是我的语文颠峰时刻,从高一起,语文老师就很看得起我。虽然期间也曾把我的作文作为反而教材印刷,派给全班来点评,那一次真是羞到家了。
还记得有个命题作文是,一个财主对他的仆人说,你啥也不用干,就到小屋里读书三年,期间饮食我提供给你,除了读书,你什么也不要做。那么三年后,这两个人会发生什么变化?
既然是命题作文,每人的回答自然各不相同,我不记得自己写了什么,只记得自己好希望是那个仆人。
读书
高中是一个让我感觉愉快的过程,尤其在高考前夕。我想,自己对于高考真是完全没有感受到压力。就算当时的物理考试经常60分(总分150那种),物理老师经常找我聊天,但我依然觉得高考前夕是我最愉快的时光,至今仍是。
高中读的书是最多的,《飘》,又叫《乱世佳人》就是高二的某个国庆假期里读完的。头一回捧着砖头大的书,一直读一直读,居然爱不释手了。
高三时,基本都是自修时间了,因着当年是3+X的高考模式,而我们班又是生物物理班,因此占用了两间教室,同学们在生物/物理课时,会挑选对应的教室上课,其余课程则在同一间教室里。而在自修时,大家就会随意的挑选其中一间教室,尽管原座位肯定只在其中一间。虽然座位抽屉有锁,但平时在学校里,肯定也不会锁上的了。于是我在自修时就会到处走,看哪个同学抽屉开着就过去看看有没小说看。结果还因此看了《春》,应该是这部小说吧,其实没读懂些什么,所以记忆也就不深了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