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十一月 24, 2006

交互设计初学 —— 理论

  昨天,公司请来一个交互设计领域的研究者向我们讲课;课后,我觉得有必要整理一下课上学到的知识的。

概念
  UI(User Interface),用户界面,但并不局限于说电脑界面、浏览器界面、软件界面等;讲师提到,UI大体可以分为两种:
  一种可以是程序UI。比如编程时,有一个Linux命令Kill,表示杀掉一个进程。假如这个时候我想杀掉一组进程,于是我编了一个小程序,然后我说要用Kill2来表示。很显然,其他使用者会对Kill2产生困惑。这时候,如果我们命名为例如pkill,表示patch-kill,那么后来的使用者就会很容易记住这个新产生的命令了。
  另一种就是我们常见的界面UI。现在我们更多的提到UI的时候,说的也是这种。

  UE(User Experience Design,国外简称UXD),人机交互设计。由于课程主要讲的是UI,UE也就只是简单提了一个名词出来而已。

了解
  现代事物的产生都是由技术推动出来的,包括UI。我们现在提到UI的时候,更多的会说如何通过技术实现,但讲师认为,UI其实还应该专注到艺术中来。
  举例说,Windows NT、UNIX、LINUX都可以做服务器,但Windows NT在低端服务器领域显得很成功;原因在于NT可以使用户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对服务器的配置,而UNIX/LINUX则不行;显然,NT并不是在速度或者性能上比UNIX/LINUX优化多少,但UI的表现使他获得了成功。

  一个好的UI,应该简单清晰,逻辑分明;一个好的UI,如果能令用户产生惊喜,那么他就能留住更多用户的感情。是的,讲师提到了感情一词,其实一个好的产品,如果不能让用户喜欢,用户显然不会购买;UI也是如此,如果用户勉强使用着难用的UI,并且得不到改善,最终会流失用户的。

讲师提到
  要想学好交互设计,很应该多研究成功商家的产品。在研究的时候,并不是说知道一个产品是好的就足够了,我们还应该去研究他到底好在哪里,他在设计时到底考虑了哪些事情。
  比如我们知道Gmail好用,但到底好在哪里?我们觉得他好的地方,到底是采用了怎样的设计,当时是基于怎样的考虑?(在这里,我才忽然醒悟。是呀!我觉得Gmail不错,但我从来没真正考虑过为啥Gmail这样设计我就会觉得好用。)

  现在的业界存在三种状况:创新、模仿、抄袭。
  创新是很困难;抄袭却是最容易的。但我们应该知道一件事,单一的事件在不同的系统中有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。即便将界面抄袭回来了,而底层系统并不支持,或支持得很烂,那么这样的UI也不能产生愉悦的效果的。
  (在这里,并没有太明确的结论;我感觉讲师也许想引导的是,我们可以模仿,模仿不是抄袭,而是汲取他人的优秀内容加以改善,以符合自己的产品。)

  没有人能比事件的发明者更懂得这个事件。
  一个事件可能经过了一百次的小故事才得到最终的结果,而在使用这个事件的过程中,你可能了解了其中的几个,但你远不可能像发明者那样,将所有故事都了解得一清二楚。

书籍
  在讲课过程中,讲师不时的提到,阅读提高知识才是我们应该做的,他讲课的内容只能给予启发,但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每个情况。于是,他向我们介绍了几本关于交互设计的书籍
  《About Face 2.0》(中文译名《软件观念革命——交互设计精髓》)
  《Don't make me think》
  《情感化设计》
  这三本书都有中文版,虽然公司的同事有说读翻译得不好的中文,还不如读原版英文;但考虑到自己的英文水平,我还是先把烂烂的中文读了再说吧……

没有评论:

VerveEarth